找到相关内容1049篇,用时37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人间净土与他方佛国

    以及修证次第的法门。如天台的三谛三,华严的四法界观,唯识的五重唯识观,三论的二谛无碍。所谓观者,即佛法的,随顺于中道实相的实践。以性空学者的中为例,不论是散心位的闻思慧,定心位的修慧;加行慧的有漏观,乃至现证慧的无漏,贯彻始终,无非是中道。即此,融摄了学思与修证的全部过程;学在此,行在此,一以贯之。为何要“学”在天台(或其他诸宗),而“行&...

    超定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83969042.html
  • 佛教缘起论的方法论意义

    断贪欲。“世尊告诸比丘,色无常,无常即苦,苦即非我,非我者亦非我所。如是观者,名真实,如是受、想、行、识无常,无常即苦,苦即非我,非我者亦非我所。如是观者,名真实。”[9]又劫波比丘问佛比丘如何心得善解脱,佛说:“当观知诸所有色,若过去、若未来、若现在。若内、若外。若麤、若细。若好、若丑。若远、若近。彼一切悉皆无常。无常已。色爱即除。色爱除已。心善解脱。如是观受、想、行、识。若过去、若...

    孟领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81741380.html
  • [杂阿含经]研习“杂阿含经”论“无常,苦、无我”

    诸比丘:   “当观色无常,如是观者,则为观者,则生厌离;厌离者,喜贪尽,喜贪尽者,说心解脱。   如是观受、想、行、识无常,如是观者,则为观者,则生厌离;厌离者,喜贪...rsquo;第九经中,世尊告诸比丘:“色无常,无常即苦,苦即非我,非我者亦非我所;如是观者,名真实。如是受、想、行、识无常,无常郎苦,苦郎非我,非我亦非我所,如是观者,名真实。圣弟子如是...

    蔡惠明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74863838.html
  • “极端”思想从来不是信宗教的合理内核

    边,若有、若无。……迦旃延,如实世间集者,则不生世间无见;如实世间灭,则不生世间有见。迦旃延,如来离于二边,说于中道,所谓此有故彼有,此生故彼生。” (...因为性空,故能假因缘而生起,所以说非空。基于缘起的中道正见,是不落有、无二边,超越常见(认为生命主体永恒存在)与断见(认为死后全归虚无)的。   而正行,则主要是世尊对最基本的两类众生的调伏:一类...

    宗舜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25141707.html
  • 佛学研究的资源与方法

    月刊1989~)   法光学坛 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(年刊1997~)   谛观 谛观杂志社(季刊1983.5.25~1996.4.25共85期)    杂志社(季刊1997.6.25~)   ...道场、修行社团、个人网站)   一般网站(各种搜寻引擎,如Yahoo, Hitnet, Google 等)   三、电子出版品   电子佛典   CBETA 电子佛典系列(大藏第1册至第55册暨第...

    王开府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95650700.html
  • 缘起诠释的比较

    的因果定律,就能正见因果的深义,而不是庸俗的因果了!”(页209)如此观见始为“正见缘起的深义”。能一切现象事物依待因缘而生,即能正确了知:“一切是‘无常’的,是‘空无我’的。存在与生起的一切法,都是无常的。”(页219-220)反过来说,若不能缘起,对无常、空、无我的意义即无由通达,足见正确的与深刻的缘起于慧学中所承负的重责大任。  通过观照缘起诸法的如幻性质,了知一切存在的无常、...

    黄国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82651803.html
  • 三论宗思想总说

    中第一。」  所破虽八,广则无量;迷妄既除,真体自显;所以八不一义,实为此宗的根本法门。如中论疏内说:  「八不者,盖是之旨归,方等之心骨;定佛法之偏正,示得失之根源。迷之即八万法藏,冥若夜游;悟之即十二部经,如对白日。」  如上所说,即是此宗教义的大概。至於此宗的归结,即「无所得」;所谓「无得」是也。根据一实相印,从体的上面,以立教化;所以四句百非,一切皆遣。因之此宗,又称为空宗。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15060944.html
  • 横跨时空回归自然的一行禅师

    玉米田和向日葵园。  从一九八三年每隔一年他会到北美洲去旅游,发表一些如实和社会责任有关的演说,“让我们如实在当下得到自在”。  虽然一行禅师不能回到他的故乡,他的著述却以手抄复印的方式在越南非法...效率和物质成就的社会,一行禅师以与觉照缓步自在而行,他对我们的故诲已经在西方引起热列的回响。虽然他表现的方法很简单,但却展现了他洞察真理的智慧,这个结品源于他的静坐、佛教徒的戒律以及他在世界各地为...

    阿诺·柯勒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81864868.html
  • 谈佛说诸妇不相随

    是无常,即成就,凡成就的人,对这色身不但不再生爱着,反而生厌,因为生厌,所以离贪,离贪则离欲,无欲则是心解脱,若耳、鼻、舌、身,也都能离于声、香、味、触等等的贪着、欲着,即是心解脱。所以&...   一、忧苦:这忧苦由何而来?是因为众生见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是我,因而被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系着。原本没有忧苦的人,因此而有了忧苦,若能知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非我、非异我、不相在,行于中道,即能成就慧...

    许智铭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44665877.html
  • 禅悟境界与经教依据

      若菩萨欲于一念中具足一切佛法,应修“息二边分别止”,行于中道。云何修正?……心性非空非假,而不坏空假之法。若能如是照了,则于心性通达中道圆照二谛;若能于自心见中道二谛,则见一切诸法中道二谛,亦不取中道二谛,以决定性不可得故,是名中道。……当知中道观则是佛眼、一切种智。若住此,则定慧力等,了了见佛性,安住大乘,行步平正,其疾如风,自然流入萨婆若海,行如来行,入如来室,着如来衣,坐...

    素闻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14166264.html